226.第一类和第二类评估方式的差别在哪里?
答: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227.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亮点?
答:减负担、“长牙齿”。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方案》坚持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采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让评估负担“减下来”。让审核评估“长牙齿”,同样也是《方案》的重点之一。新一轮审核评估要监督高校把握办学“红线”,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228.新一轮审核评估和上一轮评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目的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聚焦教学工作,转向了聚焦教学基础上的育人工作,对学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