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六新”是什么?
答:指新判断、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强、新应对。
“新判断”可以总结为“两个事关”“三个决 定”“两个大计”“九个坚持”,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接班人、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
“新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劳”纳入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二是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
“新要求”是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书记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
“新措施”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学校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
“新加强”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教育部门的干部要加强钻研教育,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新应对”要直面“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双重压力,“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创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把握好“新、高、实”,做到“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 转心态”,开展好传达行动、宣讲行动、培训行动、研讨行动、调研行动,健全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
281.什么是“一个纲领性讲话,一个战略性意见和一组领跑计划”?
答:“一个纲领性讲话”即陈宝生部长代表部党组作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三个不合格”和“八个首先”。
“一个战略性意见”即《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等教育 40 条”。要落实好这个文件,高校应从做好“八个一”着手,即: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一个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突出一个基础地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强化一个基本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打造一支育人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完善一套协同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一流质量文化,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
“一组领跑计划”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为目标,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全面服务于竞争力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形象中国、教育中国、科学中国建设,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施工方案。
282.评估深度访谈的意义是什么?
答: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针对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可能存在或存疑的问题,与被访谈对象交谈与询问,达到探究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访谈质量将对评估结果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让被评学校通过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